【大公開】台北新北地區必訪的貓咪咖啡廳

【影片】貓叫聲的變化與其代表的意思為何?

貓的感情

貓咪在「公貓對公貓」、「母貓對母貓」、「公貓對幼貓」、「母貓對幼貓」,以及「跟人類在一起時」等不同情況下,會發出不同的叫聲。

本篇依據過去相關研究,統整出貓咪叫聲的各種意涵,大致上分為以下三大部分:

主要內容如下
  1. 貓叫聲的變化與意思
  2. 生病時聲音也會改變
  3. 聽懂貓咪語言的技巧
歡迎分享~喵♪

讓我們一起成為貓咪語言的翻譯專家吧!

利庵咖哩

北海道人🇯🇵20年一直研究咖哩…終於!找到極致品味
2023年7月中在景美夜夜市入口旁邊走路1分鐘。
香料歐風咖哩店(7/14OPEN)

貓叫聲的變化與意思

貓咪的叫聲相當多元,各別代表不同的意思。較常聽到的大多是「公貓對公貓」的叫聲以及「母貓對母貓」叫聲,不過,也有只對人類發出的叫聲唷!

接下來將介紹較具代表性的貓叫聲。

伴隨嘴巴開闔的貓叫聲

第一個要介紹的是伴隨嘴巴開闔的貓叫聲。

✓聲音特徵
連著母音「ㄧㄠ」的發音。中文為「喵」,英文則為「meow」;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字表現。

✓該叫聲的意思
要求、想要引起關注。貓咪基本上不會對其他貓「喵」,只會對人類發出此聲音。

短短的「咪」

✓聲音特徵
從鼻腔發出的高音。

✓該叫聲的意思
小貓的話是為了引起貓媽媽的注意;成貓發出該聲音則代表撒嬌、傷心、壓力以及服從等意思。

咕嚕咕嚕

聲音特徵
聽起來像是彈舌的聲音,類似「呼嚕聲」;以人類來說則接近漱口時,從喉嚨發出的聲音。

該叫聲的意思
親近的對象、打招呼、玩耍。

「咕嚕咕嚕」+「喵」

聲音特徵
伴隨「咕嚕咕嚕」的「喵」,聽起來像「嗚喵~」。

該叫聲的意思
興奮、開心。

凹嗚

聲音特徵
尾音會有「喔」或「嗚」的聲音。

該叫聲的意思
「不開心」,或是「要求」。

嘎嗚~

✓聲音特徵
從鼻腔發出像是開門時的「嘎~」的高音。

該叫聲的意思
要求。

呼嚕呼嚕

聲音特徵
從喉嚨發出的聲音,是隨著呼吸所發出低沉且規律的聲音。詳細介紹可參考貓咪的呼嚕呼嚕代表什麼意思?看懂貓咪心情的方法

該叫聲的意思
滿足、肚子餓、壓力、疼痛、生產、頻死等等,這些狀況的共通點都帶有「我對你沒有威脅」的意思。

低吼的「嗡~~~~」

✓聲音特徵
出生後三到四個禮拜大時會開始發出這個聲音。特色是該叫聲相當大聲,且會拉得很長。隨著嘴巴開合之際,音高與音量會有所改變。

✓該叫聲的意思
威嚇、警告。

咪呀嗚~~嗚~~~

聲音特徵
發情期的母貓會發出的叫聲;聽起來是「咪呀嗚~~嗚~~~」;有時候聽起來跟小嬰兒的哭聲非常類似。

✓該叫聲的意思
興奮、母貓散發魅力。

嘴巴沒有動所發出的聲音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嘴巴閉著或是開著時所發出的聲音。

貓咪的「無聲喵」代表什麼意思呢?「無聲喵」時的心情是什麼?

嗯~~~~(低音)

聲音特徵
出生後三~四週大就開始發得出這個聲音。聲音特色為又長、又低的震動音,尾音會接哈氣。

該叫聲的意思
威嚇、警告。

哈氣

Two talking cats hiss
Negotiations are over. The mama cat my boyfriend and I fostered for a week and one of our own cats are not happy to meet each other for the first time.

✓聲音特徵
當貓咪感受到危險、威脅以及恐懼時,貓咪就會將嘴巴張大露出犬齒的「哈氣」。「哈氣」是空氣通過閉合的聲門,發出像是蛇在威嚇的聲音,然而若發現其實沒有威脅,就會瞬間變成「咪呀」的聲音。貓咪出生後大約三十天就知道如何「哈氣」。

該叫聲的意思
驚嚇、恐懼。

喀!

✓聲音特徵
哈氣前後發出像是吐口水「喀」的又短又急的聲音,跟毒蛇吐毒液的聲音類似。出生後三十天左右就發得出這個聲音。

✓該叫聲的意思
威嚇、恐懼、虛張聲勢。

嘎嘎嘎~

✓聲音特徵
發現小鳥或是老鼠等獵物時所發出的聲音。下顎會快速且細微的咬合,搭配牙齒的撞擊發出嘎嘎嘎的聲音。

✓該叫聲的意思
為了有效靠近獵物,發出類似小鳥或老鼠的聲音,可以降低其防衛心。

咆哮聲

✓聲音特徵
貓咪吵架準備攻擊對方時所發出的巨大高音。發音結尾為「啊」;感到疼痛的時候也會發出咆哮聲,因此也稱為「哭聲」或「痛苦尖叫」。

✓該叫聲的意思
威嚇、疼痛。

這裡介紹的是身體沒有異常的貓咪所發出的聲音,如果生病或受傷,聲音則會變得不太一樣。

貓咪聲音改變的原因

貓咪的聲音聽起來突然與以往不一樣,主要原因有生病、變聲,或是進入了人類的家庭。

生病

貓咪聲音突然變得與平時不一樣時,要先懷疑聲帶、喉頭、聲門或是神經是否出現異常。以下為常見的主要病因。

哭喊

持續的大叫會讓聲帶發炎,導致聲音聽起來乾乾的,甚至發不出聲來。這個問題常發生在有分離焦慮症的貓咪,一旦飼主不在家,就會因為寂寞而不斷地大叫。

為了避免再次發炎,讓貓咪接受治療的同時,要與獸醫師討論如何改善分離焦慮症會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咽喉發炎

包住聲帶的咽喉部位一旦發炎,聲帶與聲帶周圍就會開始腫脹,導致貓咪聲音聽起來乾乾的。若同時併發貓皰疹病毒以及貓杯狀病毒,治療上會以該病症優先處理。

咽喉麻痺

分布在聲帶周邊的神經(喉返神經)出現異常,會讓聲門保持關閉狀態,導致聲音聽起來乾乾的,甚至發不出聲音來。常見原因是蜱蟲所造成的麻痺。

蜱蟲主要生長在美國與澳洲,其唾液腺會分泌出強力的神經毒,貓咪一旦在屋外被咬到,就會引發神經麻痺,叫聲變得與平常不一樣。

誤食異物

異物卡在聲帶或聲帶周邊時,會出現聲音聽起來乾乾卡卡的症狀;較棘手的是魚骨、雞骨頭、縫針與釣鉤等會刺進喉嚨的異物。一旦透過X光確認是有可能刺進喉嚨的異物卡在喉嚨內,便會先進行麻醉再取出。

反覆嘔吐

雖然貓咪在理毛後,將無法消化的貓毛給吐出來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如果嘔吐次數太多,胃酸可能會因此傷到聲帶,導致聲音聽起來乾乾卡卡的。

適當的給予化毛膏、頻繁地幫貓咪梳毛都可有效緩解因理毛造成的嘔吐。

膿瘍・息肉

聲帶、咽喉處長出膿瘍或息肉,會讓聲帶形狀改變、影響氣流通過,進而出現音色改變的症狀。膿瘍大多隨著時間會慢慢縮小,息肉則須透過手術處理。

外傷

聲帶或咽喉部外側受傷也會讓聲音出現變化。常見的受傷原因有貓咪吵架時互咬脖子,或是貓咪到屋外玩的時候,被經過的狗咬脖子等。

橫膈膜受傷

橫膈膜與呼吸息息相關,一旦出現異常,便會因為疼痛而發不出聲音。常見原因有交通意外與從高處落下等,導致橫膈膜裂傷或脊椎挫傷。

年紀

隨著年齡增長,音色也會改變。主要原因為管理聲帶開闔的「聲帶肌肉」弱化,無法像以往一樣完整的開闔,也因為肌肉弱化,聲帶閉合不全,會出現無法發出聲音的狀況。

貓肢端肥大症

該疾病的原因不明,但患有糖尿病的貓咪大多都患有貓肢端肥大症。該疾病與人類肢端肥大症相同,骨格會因為生長過度而較為粗壯,發聲器官也會因為變大而聲音變低。

吸入瓦斯

吸入有害的氣體會傷害聲帶,並引起發炎反應,讓聲音聽起來乾乾卡卡的,或是發不出聲音來。常見原因為在火災現場吸了濃煙,或是聞到瓦斯等有害氣體,導致聲帶受損,進而發不出聲音來。

變聲

貓咪跟人類一樣,有「變聲期」。基本上來說,貓咪剛出生時的聲音最高,大約一年後聲音會開始越來越低。隨著身體的成長,聲帶、咽喉處也會跟著變大,肌肉也會更加發達,讓聲帶能完整開合。

瑞典以45隻成貓與9隻幼貓為研究對象,從牠們日常生活中發出的聲音特徵做了調查(Schotz, 2019);每一隻貓平均皆採用了27種樣本,共有1591種發聲樣本。

解析之後成貓(平均6.2歲;平均體重4.6公斤;公貓43%)、幼貓(平均3個月大;平均體重2公斤;公貓44%)之間出現了以下差別:

  • 平均頻率(f0
    ✓幼猫→1,238赫茲
    ✓成猫→593赫茲
  • 每一次的發聲時間長度
    ✓幼猫→0.49秒
    ✓成猫→持続時間0.69秒

簡單來說,幼貓的聲音高且短,成貓的聲音則低且長。人類的變聲期大約會在青春期開始,貓咪的變聲期則是從出生開始,隨著身體成長漸漸改變,一直到好幾個月後結束。

進入了人類的家庭

被人類飼養的家貓與一般沒有接觸人類的街貓相較之下,「喵」的聲音有明顯的不同。

進行調查的是韓國慶尚大學獸醫團隊(Yeon, 2011)。為了驗證家貓與街貓的發聲模式不同,以25隻不太有接觸過人類的街貓與13隻一般家貓為研究對象,採取了五個不同狀況下的雙方聲音樣本。

從聲音學驗證出家貓家貓的「喵」有以下特徵:

特徵
  • 基本頻率較高
  • 第一共振峰較高
  • 周波數最大值較高
  • 每次的發聲時間較短
  • 四分之一處的頻率較高
  • 四分之三處的頻率較高

調查團隊從這樣的結果做出「依據社會化(習慣人類)的程度,可以發展出識別貓咪不同發聲類型的聲音學」。不太有與人類接觸機會的街貓,大多會因為警戒心而發出「威嚇」與「防禦」的聲音;相對的,常與人類接觸的家貓則會發出撒嬌的高音。也就是說,一旦習慣人類或是被飼養,貓咪的發聲就會漸漸出現高音。

貓咪聲音會因為心情而有所變化

瑞典以國內45隻成貓為研究對象,調查了貓咪日常叫聲的特徵(Schotz, 2019),確認到貓咪的聲音會隨著情緒變化而有高低之分。以對人發出主要會「喵」聲做研究,發現當貓咪想引起注意時或感到滿足時,音頻曲線會上升;感到不滿或壓力時、曲線則會下降。

其實,當人類說「好開心」時,語尾會上揚,說「一點也不好吃…」語尾則會下降,不難發現,貓咪與人類一樣,聲音高低與心情變化有所關連。

貓媽媽與幼貓的對話

剛出生的幼貓會以特別的聲音與貓媽媽進行對話,以下為「貓媽媽與幼貓的對話」的主要方向。

幼貓發出求救訊號

貓媽媽不在剛出生的幼貓身邊,或是幼貓待在一個備感壓力的環境時,幼貓就會開始發出高音的求救訊號。每隻幼貓發出的高音有著細微的不同,貓媽媽會依據其叫聲找到自家的孩子。

以蒙大拿州立大學為中心的研究團隊(Scheumann, 2012)為了以聲學解析幼貓發出的求救信號,將小貓們暫時的帶離了貓媽媽身邊,將錄製的聲音資料分為22個變數(時間3+聲音源頭4+訊號12+音調3)做分析。結果顯示,個體識別與聲音源頭與訊號變數有關;幼貓的心情與時間、聲音源頭、音調等變數有關。

簡單來說,聽覺敏銳的貓咪一旦聽到幼貓的叫聲,能以聲學特性區分出不同的幼貓,並且掌握到幼貓的不安與壓力程度

母貓能敏銳地聽到幼貓的叫聲

貓咪的世界與大多哺乳動物一樣,基本上公貓不會照顧幼貓,都是由母貓在照顧,因此發展出明顯的聽覺差異。位於德國漢諾威的醫學院與獸醫學院的共同研究團隊為了瞭解公貓與母貓對於幼貓叫聲敏銳度的差別,首先以出生後9~11天的四隻公貓以及三隻母貓,錄製了共十四種版本的「一般求救訊號」與「迫切求救系號」。

  • 「一般求救訊號」會在與父母、手足分開後三分鐘左右發出。
  • 「緊急求救訊號」則會在離開父母、手足,且被人類抱起時,幼貓會抬起頭的反覆發出。

影片小貓與母貓走散時發出的「求救訊號」(distress call)

接著將九隻公貓(平均年齡2.4歲)與八隻母貓(平均年齡3.6歲;其中四隻有生產經驗)帶進實驗室,計算貓咪們喝水的時間點,從喇叭放出事前錄好的幼貓求救訊號,以研究公貓與母貓對於「一般求救訊號」與「緊急求救訊號」的反應,撥放了共238次。

觀察中發現不論是否有生產經驗的母貓,都對幼貓發出的求救聲有著本能反應;因此做出「母貓比公貓更能敏銳地聽到幼貓的叫聲」的結論。

母貓對幼貓發出「咕嚕聲」

許多人都聽過幼貓找貓媽媽時所高音求救訊號,較少人聽過貓媽媽對幼貓發出的咕嚕聲。貓媽媽對幼貓發出的咕嚕聽起來像人類漱口時,把水停在時喉嚨的「咕嚕咕嚕」聲。

以墨西哥特拉斯卡拉自治大學為中心的研究團隊為了瞭解貓媽媽與幼貓的交流,錄下了貓媽媽的「咕嚕聲」以及其他母貓的「喵」給幼貓聽,觀察其反應。結果發現,幼貓對於貓媽媽的咕嚕聲最有反應。研究團隊便做出「幼貓能透過聲音特徵認出自己的媽媽」的結論。

沒發出聲音的「無聲喵」

貓咪張開嘴巴,好像喵了一聲,卻沒聽到聲音的行為稱之為「無聲喵」,請參考這個影片。

這個奇妙的狀況與生病或受傷沒有關係,當貓咪感到既期待又不安,或是有點疲倦的時候會出現。以人類來說,就像是在便利商店要結帳時,但店員不在櫃台,小聲呼喊「不好意思…」,或是半夢半醒時發出的聲音。

然而,若是突然發不出聲音,且也發不出呼嚕聲,便可能是咽喉麻痺,請參考以下的文章的資訊,並帶貓咪到動物醫院接受診治。貓咪的「無聲喵」代表什麼意思呢?「無聲喵」時的心情是什麼?

如何聽懂貓咪語言?

我們人類常聽到的「喵」,其實不會出現在成貓之間(Brown, 1993)。貓咪以外的貓科動物在幼獸時期所發出的聲音,在長大之後就不會再出現了(Cameron-Beaumont, 1997)。根據研究顯示,「貓語」應該是貓咪為了要與一起生活的人類溝通所發展出來的。

貓咪飼養經歷與貓語的理解力

邀請了有養貓經驗的28位成人(男性13人+女性15人;平均年齡23.9歲)聽聽看12隻貓(母貓7隻,公貓五隻;平均年齡6.8歲)日常生活中發出的「喵」,並判斷各個「喵」是在那些狀況下所發出的。該研究的「喵」樣本共有100件,平均頻率為400~1200赫茲,聲音持續時間為110~3100毫秒。

研究結果顯示,貓咪發出「喵」時,會有以下動作與情境(Nicastro, 2003)

研究結果
  • 吃著飯看著飼主。耳朵與尾巴都豎起。
  • 無法自由移動時,瞳孔會變得圓圓大大地看著障礙物以及飼主,並且高高舉起尾。
  • 友好的摩擦腳邊,同時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此時眼睛呈現半開狀態,尾巴高高舉起。
  • 準備攻擊不喜歡的人類的手;此時耳朵會往後壓平、瞳孔變得圓圓的,並且把尾巴夾起來。
  • 感到壓力時,會在同一個地方晃來晃去,並且眼睛睜得大大的、耳朵豎起來、尾巴下垂左右晃動。

以上五種情境各錄製了20個樣本,共計有100個樣本,測試者透過「喵」來判斷情境的正確率大約在27.2%左右。該數據顯示,正確率與年齡、性別沒有關係,但是與「貓咪飼養經歷長度」、「與貓咪的交流的頻繁度」以及「對貓的疼愛度呈現正比」;當中,「對貓的疼愛度」越高,正確率就越高。

另一方面,判斷情緒好壞的正確率高達53.7%,正確率與「貓咪飼養經歷」以及「與貓咪交流頻率成正比,與「對貓的疼愛度」反而沒有明顯關聯性。對此,調查團隊做出「關於貓的經驗值越高,就越能判斷出發出『喵』的情境以及貓咪當下情緒」的結論。

自家貓咪與其他貓咪的差別

正在與貓咪生活,或是曾與貓咪生活過的人,會比一般人更快理解「喵」所包含的情緒與意思,然而若是別人家的喵,正確度就沒有那麼高了。

研究團隊針對居住在英國林肯的10位貓咪飼主(女性8名+男性2名;平均年齡為35.5歲;有6個月以上與貓咪的生活經驗,且皆為主要照顧人)以及他們飼養的貓咪共10隻(母貓6隻+公貓4隻;平均年齡為5.4歲,皆為出生後6個月以上、結紮完畢,且身體健康)。

將貓咪們放在以下四種不同的情況下,錄製第一聲「喵」作為樣本(Ellis, 2015)

四種不同的情況
  • 飼主跟平常一樣準備貓飼料。
  • 把貓咪獨自放在陌生且無法自行外出的室內。
  • 貓飼料暫時放在貓咪看得到,卻無法抵達的位置。
  • 將貓咪與飼主一起安置在熟悉的室內,飼主對貓咪溫柔說話,且摸摸貓咪。

取得樣本之後,撥放8個聲音樣本給飼主們聽,當中有4個樣本為自家貓咪的聲音,另外四個樣本則為其他貓咪的聲音。聽自家貓咪的叫聲而掌握到正確情境的比例為40%,聽別隻貓咪的叫聲而掌握到正確情境的正確率不到40%,因此研究團隊判定此為有效數據,並且認為貓咪在與人類生活時,會發展出不同情境下的發聲模式。

貓語翻譯機

許多國家都有在販售的「貓語翻譯機」操作方式很簡單,錄下貓咪的叫聲後,翻譯機會解析貓叫聲中的情緒,並翻譯成人類的語言。

歐美國家開發的貓語翻譯機「Catterbox™」以「chatterbox」(說話的人)和「cat」(貓)命名;日本開發的「喵語™」在日本國內相當知名,因為其可以解析滿足、恐懼、危機、威嚇、要求、自我表現以及發情等六種情緒,翻譯出的語句版本大約有200多種。手機用的「貓語翻譯機」應用程式的使用方法剛好相反,應用程式錄下人類的語言之後翻譯成貓語,透過手機喇叭播放給貓咪聽。

留言 期待跟您聊天MEOW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